中国竞彩网首页

卫生城市你我共建,幸福景洪你我共享
  •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景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政策解读

  • 来源 :中国竞彩网首页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1-02-18 08:25
  • 解读政策


 

一、《规划纲要》主要框架

(一)正文主要框架。

中国竞彩网首页“十四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景洪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规划纲要》采用篇章结构,共14篇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1篇),主要是总结“十三五”成就,研判发展形势,提出“十四五”总体要求和2035年远景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2-13篇),主要是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促进开放扩大内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区域协调、乡村振兴、深化改革、生态建设、民生事业、社会建设、安全发展、民族团结、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重点工作。第三板块为结尾(14篇),主要阐述了强化党的领导、坚持规划统领、明确实施责任、补齐短板、统筹要素保障和加强监测评估等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内容。

(二)2个附件。

中国竞彩网首页“十四五”规划纲要还包括2个附件,为景洪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景洪市“十四五”规划示意图。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基础和新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市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为顺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大关。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16.64亿元。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通过发展“五个一批”工程实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全市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全部“清零”,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

开放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市对外贸易总额达28.98亿元。勐龙口岸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边民互市场如期建成,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国门联检楼顺利开工。

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累计获“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41个,荣获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2019年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8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7.9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73.4%和126.2%。“世界旅游名城”加快创建,告庄西双景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入选云南首批夜间经济地标。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市到乡、乡到村公路全部通达且达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建制村道路100%硬化,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91.85%。重点水源工程稳步推进,新增供水能力1544万平方米,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3.04万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500千伏版纳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运行。城区、主要道路、景点景区无线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城乡统筹建设协调推进。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20年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开展“乡村大比武”活动,创建3个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森林乡村,曼远村入选“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建成区绿地率居全省30个重点县(市、区)首位。

社会民生事业明显改善。牢牢守住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第一道防线,为全国全省抗疫大局做出贡献,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达三级综合医院标准,户籍人口平均寿命76岁以上。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652元、17615元。

绿色景洪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5.04%,2019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澜沧江、流沙河整治取得实效,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2.6%,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城市”称号,9个乡镇全部获国家环保部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勐罕镇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

民族团结边疆治理持续巩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称号。成功创建1个示范乡、1个特色乡,35个民族团结示范村、19个民族特色村、3个民族团结示范社区。

(二)新的形势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革命、城市化仍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未来增长的潜力所在。

从国内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澜湄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体化大市场形成。

从全省看,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期,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世界一流“三张牌”“五个万亿、八个千亿级产业”“数字云南”等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加快推进,“8字形”大滇西旅游环线启动建设,“美丽县城”“最美云品”“最美公路”“美丽河湖”等生动实践。

从全州看,泛亚铁路中线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开通运营,中泰高铁将于2023年运营,“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等加速建设,西双版纳将成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一极。

从全市看,景洪市具有云南省“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内涵特征,区位优势明显、生态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独特。是云南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流域中最具活力城市,也是我国大西南连接中南半岛的枢纽城市,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全市连续四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市”,两次跻身“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市”,荣登“2019中国市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市”榜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巩固,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区域中心城市”为坐标定位,打造“中国休闲暖都·世界旅游名城”,景洪将迎来全速发展的机遇期,成为全州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前沿阵地。

三、《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发展目标

203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上大台阶,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法治景洪、和谐景洪、健康景洪、平安景洪、数字景洪建设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民族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和弘扬,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走在全国前列。“中国休闲暖都·世界旅游名城”品牌享誉国内外,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面向南亚东南亚商贸物流集散地、区域产业化新高地。

中国竞彩网首页“十四五”时期目标既有定性目标,也有定量目标。在定性目标方面,在发展质量、对外开放、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确定了新目标。在定量目标方面,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安全保障”五个方面,确定25项指标。

总体来说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以上,进入“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前五名,“西部百强市”前五十名;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城区常住人口力争达到50万以上;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5年累计招商引资省外实际到位资金达600亿元;国外入境游接待人次突破100万人次,国内外旅游人次突破3500万人次,机场年吞吐量1000万人次。

“绿色生物、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8.5%左右,中等收入群体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绿色经济占比明显提升,“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

发展定位

根据上述要求及目标,确定“十四五”时期景洪发展定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外开发开放试验区、世界旅游名城。在空间布局上,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提升生态功能、突出产业功能、增强城市功能为导向,优化人口、资源、产业等要素配置,加快构建“一核两副三轴一特多点”发展格局。

“一核”以江北、江南、嘎洒、机场、曼弄枫、嘎栋六大片区为核心,做强景洪中心城区。

“两副”橄榄坝副中心勐养副中心

“三轴”昆曼公路和玉磨铁路主轴澜沧江河谷特色发展轴沿边开发开放发展轴

“一特”:勐龙特大镇。

“多点支撑”依托特色小镇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集镇、农场、村寨为支点,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多点支撑。

四、《规划纲要》主要任务

(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内外开放。

发挥景洪在国内大市场和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重要战略节点作用,找准全面融入国家“大循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提升景洪市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

按照“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百亿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按照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以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水平和贡献能力,把景洪市建设成为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更高标准、更高层次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决破除阻碍景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景洪新篇章。

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理念,让生态成为景洪的常态、绿色成为景洪的底色,将景洪市打造为发展引领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力推进十大环保工程建设。

(八)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全面提升城乡生活品质。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富民惠民安民措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景洪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九)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创建精神文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平安和谐景洪。

坚定不移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一)加强新时代民族工作,全面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为核心,民族进步为根本,积极探索创建工作的新途径、新路子,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形式,促进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各民族共同富裕。

(十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景洪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到2025年,将景洪打造成为西双版纳州人才高地,区域创新能力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

五、《规划纲要》保障措施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全市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提升领导能力和水平,为规划纲要实施提供政治保障。

二是坚持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积极推动“多规”合一。

三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责任,强化制度、规划和政策的综合协调,建立市政府总统筹,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全面推进总体纲领的实施。

四是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项目等短板,强化投资对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集中力量保障重点项目依法依规实施,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五是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明确政策导向,强化政务服务,统筹协调土地、资金、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保障,完善产业、财税、投资、金融等政策。

六是完善规划实施评价考核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监督,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及纪律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