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首页

卫生城市你我共建,幸福景洪你我共享
  •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中国竞彩网首页关于印发景洪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 来源 :中国竞彩网首页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2-07-11 04:09


 

 

景政办发〔2022〕7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农场、度假区、园区管委会,市委和市级国家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中央、省、州驻景各有关单位:

《景洪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7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景洪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2022年01月


前 言

景洪市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澜沧江流域末端、横断山脉余脉向东南延伸端,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受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活跃度高,构造地震频发,地震灾害风险较大。景洪市内辖区位于东经100°45′~101°50′,北纬21°43′~22°58′之间,属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的“印缅弧”地震多发区的中国南北地震断裂带上。1965年以来5.0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了10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是谱写景洪市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开端。防震减灾是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总体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制定并严格实施《景洪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防震减灾规划),推进景洪市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实现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力、执行力和社会动员力、凝聚力的重要方面,是景洪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特别是防范自然灾害的首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等系列重要论述、批示指示精神,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加快推进新时代景洪市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南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西双版纳州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景洪市“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精神,结合景洪市实际,制定本防震减灾规划。

本防震减灾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本防震减灾规划是引领景洪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部署防震减灾重点任务,安排防震减灾重大项目和投资,指导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目  录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7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7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9

(三)“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形势..........................................9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基本原则......................................................................12

(三)主要目标....................................................................13

三、主要任务........................................................................15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15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15

(三)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16

(四)提升地震应急服务能力............................................16

(五)增强地震科技支撑....................................................17

(六)推进防震减灾信息化................................................17

(七)加强防震减灾法治建设............................................18

四、重点项目........................................................................18

(一)防震减灾智能化工程................................................18

(二)地震监测站网升级工程............................................18

(三)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示范工程........18

(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

(五)完成中国地震科学试验场云南项目景洪市站点建...20

(六)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与素质提升工程........................22

五、保障措施........................................................................22

(一)加强组织领导............................................................22

(二)健全投入机制............................................................22

(三)统筹协调发展............................................................22

(四)开展检查评估............................................................23

“十四五”时期建设项目规划表........................................24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景洪市境内共监测到1级以上地震569次,其中1.0~1.9级483次,2.0~2.9级68次,3.0~3.9级14次,4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地震是2018年02月09日发生在景洪市中国竞彩网首页的4.9级地震。面对频发的地震形势,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应急准备和演训,因地震灾害死亡失踪人口为零,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大幅度减少,较好地完成了防震减灾各项目标任务。

防震减灾工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地震应急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工作合力显著增强。2019年2月依据《中共景洪市委办公室 中国竞彩网首页关于印发〈景洪市地震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景办字〔2019〕42号)文件的要求成立了景洪市地震局。2020年完成了《景洪市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制定了《景洪市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地震灾害应急响应、震情跟踪、趋势会商、公共服务和社会动员机制更加科学有序有效,地震应急救援机制、地震灾害处置能力、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防灾减灾救灾队伍建设、救灾物资储备、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得到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抗震设防要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景洪市辖区为Ⅷ度以上设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个,制定对外公共服务权责清单9项,“互联网+地震”不断丰富。

地震观测台网逐步完善,防震减灾基础更加巩固,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新建成地震台网30个。6个强震观测台、1个测震台、18个烈度速报和预警台的运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制定、修订了一批地震观测环境保护、震情会商、24小时值班带班等规章制度。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4级,地震速报时间缩短到3分钟之内。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增强,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与防治稳步推进。

地震科学知识宣传教育更加普及,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全面加强,民众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明显提升。以“5·12”“11·6”、科技周等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宣教活动。地震科普“七进”活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技能不断增强。举办第一响应人培训班2期65人,开展大型综合性演练3批次、野外地震现场演练6批次、地震科普知识讲座10场,新增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个、州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个、县(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个。持续开展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更新建设,配备卫星电话1台,应急备震效能不断提升,地震科技和社会服务取得新成就。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景洪市地处地震频发区,地震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历史上破坏性强震多发,景洪市处于Ⅷ度以上烈度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的潜在地震灾害风险。

当前,景洪市没有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及监测手段。地震观测环境干扰日趋加大,地震预报领域等核心关键理论和技术仍未突破,地震短临预报能力、精准度相对较低。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网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地震预警体系还未全面建立。

景洪市境内自1965年至今未发生过6.0级以上地震,社会各界缺乏破坏性地震响应经验,干部群众普遍对地震及其造成的灾害认知、感知不深,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薄弱,少部分行业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抗震设防要求不严格,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机制还未得到全面落实,部门协调协作机制还亟待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救灾与机制还不健全。地震活断层仍未探明,地震小区化、1:5万的地震危险性地质构造图有待编制,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较高,农村民居自建房抗震设防水平相对偏低。部分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不足,部分应急演练缺乏实战性、针对性、有效性。防震减灾专业人才紧缺,防震减灾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到位。

(三)“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形势

1. 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尊重生命、情系民生的执政理念,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组织动员防灾减灾救灾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一步理顺统和分、上和下、防和救的关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整体合力。要继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克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培养防灾减灾救灾专业化人才十分迫切,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我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同时,还要加大对广大领导干部的培训,强化领导干部灾害风险意识,既要救灾冲在前、表现好,更要防灾做在前、做得好。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关键期,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提高防大震救大灾的能力,做好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的准备,推进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依法规范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地震灾害群防共治的新局面,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 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防震减灾注入新动力。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深井、卫星等地震监测技术、地震预测预报新技术新方法逐渐推广,为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在打造“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发展中,景洪市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平台逐渐增多,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必须主动融入和服务于国家、省、州、市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突出地震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进一步聚焦地震科技的社会公益服务方向,加快地震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地震科技对景洪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群防群治,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不断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动融入和服务景洪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大战略,实现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有效动员全社会积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升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以服务需求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切实减少人员伤亡。

3. 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地震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树立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地震风险演变规律,加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4.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景洪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关键问题,重点突破制约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瓶颈”问题,紧密结合景洪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防震减灾发展思路和举措,突出景洪市防震减灾特色,谋划推动新时代景洪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

5. 坚持系统观念,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方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攻坚克难,奋力“争先进位”。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初步形成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新时代景洪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地震预报预警工作取得新突破,地震科技和地震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高质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保障景洪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

“十四五”时期防震减灾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内容

预期值

地震

监测

预报

预警

能力

地震监测能力

全市区域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4级,地震易发多发区域达到1.0级。建成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骨干台网(平均台站间距小于10千米)。

地震基本参数速报时效

震后1分钟左右实现全市2.5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

地震烈度速报时效

5分钟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5分钟完成地震烈度速报。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

灾害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为重点监视防御区提供地震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公众覆盖率

重点地区公众覆盖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不低于60%。

地震预报准确率

全市6级地震超过70%发生在中长期地震重点危险区,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

灾害

风险

防治

能力

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覆盖率

景洪市

1:2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覆盖面积

100%

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设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覆盖率

100%

抗震设防要求标准

严格执行新一代地震动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最新标准。景洪市辖区为Ⅷ度以上设防。

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成率

县(市)、乡(镇/街道/农场)、村三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率达100%,,其他单位不低于95%。

地震应急响应保障水平

震后20分钟内提供快速评估结果,震后30分钟内提供地震趋势快速研判初步意见。

防震减灾公共

服务

公共服务事项

面向公众服务

6项

面向行业专业服务

8项

面向政府决策服务

7项

专项服务

1项

公众服务满意度

不低86分

公众具备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比例

不低于20%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夯实地震监测基础。注重景洪市全域均衡发展与重点区域加密相结合。实施好地震台(站)网改扩建工程,建成信息化支撑、智能化运维、资料实时共享的现代化综合立体地震监测体系。

提升地震预报能力。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健全完善地震趋势预测、危险区判定和短临预报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地震综合概率预测业务能力。加强重点危险区震情跟踪,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和地震会商技术系统。完善地震预测评价体系,力争做到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70%以上,短临预报有所突破。

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建成景洪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形成部门联合、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摸清风险底数。实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积极开展地震活断层探察与地震小区划工作,掌握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识别,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建立健全地震灾害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推动建立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建设。

加强抗震设防。进一步落实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要求,有效管控各类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推进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

(三)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构建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县(市)、乡(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部门协作,鼓励社会参与,形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合力;建设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技术系统。

增强服务供给。以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常态化。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拓宽公共服务领域、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APP等平台,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实现到村到户到个人。拓展地震预警行业应用,为大型桥梁、水库大坝、油气管线、危化企业等行业用户提供预警信息,拓展信息服务范围和能力。

(四)提升地震应急服务能力

完善体系建设。提高“防大震、救大灾”应急能力,健全县(市)、乡、村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响应迅速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推进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培训能力。推进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基础能力,促进县(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开展年度应急演练。积极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地震应急救援。

保障应急响应。构建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统一平台,将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信息和应急处置流程等标准化呈现。加强余震监测和震后趋势预测,有效防范地震次(衍)生灾害。建立健全震情灾情紧急快报工作机制,破坏性地震后快速提供灾情速报、趋势判定和灾情实时动态信息。进一步规范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推进地震现场应急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地震现场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编制地震烈度图。

深入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监测管理、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普及宣传。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运用“互联网+监管”手段,提高执法监督效率。提高社会各界防震减灾法治意识,提升防震减灾法治能力。

(五)增强地震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预警和测震台网等地震观测数据,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初步实现准实时、自动产出地震观测报告、震源机制解和地震烈度等参数,挖掘地震短临预报有效信息。开展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地震数据可视化、地震风险评估及应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利用密集台阵技术和地震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微小地震监测、研究能力。积极推进与老挝、缅甸国家毗邻地区的重要跨国断裂研究,加强跨境地震活动监测和活动机理等研究,主动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六)推进防震减灾信息化

强化基础支撑能力。以传输能力和接入能力为重点,提升地震行业网性能,推进县(市)级地震工作机构和地震台站信息节点扁平化,确保与省、州级行业部门有效链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数据资源,推进台站现代化建设,形成“孕震异常-台站监测-自动传输-汇集存储”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全市的地震大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全市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实时分析、成果显示、状态监控、数据共享、综合调度,支撑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风险防治、公共服务等业务系统运行。通过多网融合,推进与应急部门和有关行业网对接,保障大震巨灾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的高效互通;对接震灾高风险行业,提供专项信息服务;通过公共传媒平台和社会公众移动终端,提供预警信息快速“直通车”服务。

(七)加强防震减灾法治建设

加大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防震减灾法治意识,提升防震减灾法治能力。

四、重点项目

(一)防震减灾信息工程

建设市级的地震信息节点,完善数据业务平台。力争十四五期间建设完成景洪市地震信息节点中心,支撑数据业务运行,保障安全可靠、动态持续的基础数据。

(二)地震监测站网升级工程

优化地震监测台网(站)布局,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完成景洪老测震台迁建工作,建设完成景洪综合观测站项目。结合省、州建设要求,积极配合完成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涉及景洪市的宽频带地震观测站项目。逐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业务分析保障系统,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核心业务处理能力,形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流程集约、协同高效的地震监测台(站)网体系,实现地震观测的自动化、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业务应用的智能化。

(三)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示范工程

实施景洪市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重点隐患排查示范工程。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客观认识各乡镇地震灾害风险水平,查明重点区域抗御地震灾害能力,为各级党委政府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围绕“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发展格局,重点在重大基础设施密集区、经济发展区、人口稠密区、城镇主要发展规划区等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为重点区域或重大工程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专栏1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示范工程

重大基础设施地震灾害风险排查工程。配合省、州地震局完成云南成品油管道建设项目,建水-普洱-版纳成品油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排查。

地震活断层探察与地震小区划工作。查明景洪市建设规划主城区地震活断层的空间位置和规模、活动性、运动性、分段性等基本数据;查明规划区深部构造、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质、运动方式等参数;确定活断层对地表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对小区划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单元划分,编制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建立地震活断层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地震活断层危害的国土规划及相关的减灾对策,提出活断层动态监测方案。

(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成果和信息资源,构建面向各级党委政府的震前综合防御、震后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链条防震减灾决策服务体系;面向交通、水利、通信、能源、司法等重点或特殊领域的多元化防震减灾专业服务体系;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科普产品研发与宣传培训等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面向重要活动、重大战略、国防安全等特殊需求,提供地震背景、应急处置措施、舆情监控等专项服务体系。建设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专项服务4类公共服务产品链,建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逐渐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集约化、便捷化、智能化。

筹建地震科普馆。以防震减灾为目的,以地震常识和避震技能普及为主线,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场所,利用地震综合信息、数字多媒体、3D影视、虚拟与现实、机电一体化等现代技术手段,以互动、趣味和视听等形式,生动、立体、系统呈现地震知识,提升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效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栏2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综合利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西双版纳分项目公共服务系列产品,积极配合国家台网中心、云南地震台,利用预警和测震台网等地震观测数据,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初步实现自动产出预警信息、地震观测报告、地震烈度分布、震源机制解等产品,并服务于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做好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运维管理工作。利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手段,推送地震预警信息,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五)完成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云南项目景洪市站点建设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于2021年初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同时列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12月,中国地震局正式启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涉及云南省建设内容包括在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滇西北短临异常感知区、滇南和滇西南短临异常感知区、滇东北水库和页岩气等新能源开发和开采区、滇西火山、地热研究和开发建设高时空分辨率综合观测站,景洪市区域布置的建设项目为地震观测网(宽频带地震观测台站),地点位于景洪市中国竞彩网首页,十四五区间将积极配合省局完成宽频带地震观测台站建设项目各项工作任务。

(六)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与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加强省、州、县(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专兼职科普员培养,实现省、州级科普示范学校科普辅导员全覆盖。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争取建设1个省级示范社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规划的纵向衔接并组织实施。健全目标导向管理机制,发挥防震减灾有关行业、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规划指标,落实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细化措施,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完成。

(二)健全投入机制

建立与市情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健全完善各类防震减灾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机制。

(三)统筹协调发展

强化行业内外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加强部门行业规划横向衔接,协调互补。建立防震减灾有关行业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实现行业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本业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协同发展,激发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活力。

(四)开展检查评估

建立健全检查评估制度,开展规划实施跟踪考核。制定科学的规划实施体系和评价标准,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价工作,加强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结果的运用,推动本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景洪市防震减灾“十四五”时期建设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起止年限

建设内容及规模

预计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计划完成投资(万元)

至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

至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

建设实施主体

辅助实施单位

备注

 

合计(4项)

2021至2025

 

4027.4

4027.4

1440

3627.4

 

 

 

地震活断层探察与地震小区划(2项)

 

 

 

 

 

 

 

 

 

1

景洪城区建设规划区范围内的地震活断层探察与地震小区划

2021至2025

查明规划区地震活断层的空间位置和规模、活动性、运动性质、分段性等基本数据;查明规划区深部构造、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质、运动方式等参数;评价目标区地震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及主要震害;综合分析场地地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地貌特征,对工程场地的工程地震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活断层对地表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对小区划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单元划分,编制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建立地震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提供地震活断层危害的国土规划及相关的减灾对策,提出活断层动态监测方案。

2000

2000

500

1800

中国竞彩网首页

州地震局、景洪市地震局

实施范围包含江北片区、嘎洒片区、嘎栋片区等建设规划区域

2

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地震活断层探察与地震小区划

2021至2025

查明规划区地震活断层的空间位置和规模、活动性、运动性质、分段性等基本数据;查明规划区深部构造、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质、运动方式等参数;评价目标区地震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及主要震害;综合分析场地地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地貌特征,对工程场地的工程地震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活断层对地表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对小区划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单元划分,编制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建立地震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提供地震活断层危害的国土规划及相关的减灾对策,提出活断层动态监测方案。

500

500

200

300

中国竞彩网首页

州地震局、景洪市地震局

 

科普馆建设(1项)

 

 

 

 

 

 

 

 

 

1

防震减灾科普馆建设

2021至2025

科普展览区、地震模拟数字多媒体、地震逃生演示区、档案资料存储区.

400

400

200

400

中国竞彩网首页

州地震局、景洪市地震局

 

综合测震台建设(2项)

 

 

 

 

 

 

 

 

 

1

景洪地震综合观测站

2021至2025

建有1个测震台、1个形变观测井、1个综合观测山洞、1栋数据处理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包括挖方填方工程、进场道路硬化、场地内硬化工程、生活水池及泵房、消防水池及泵房、绿化、挡土墙、外围监控及门禁系统、室外水电等相关配套附属工程等。

1047.40

1047.40

500

1047.4

中国竞彩网首页

州地震局、景洪市地震局

 

2

景洪城区流体观测井

2021至2025

观测自流井,井深152.5米,水温25.0℃,水头高度0.03m,用于观测水温、水位、气氡、气汞性能。

80

80

40

80

中国竞彩网首页

州地震局、景洪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