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首页

卫生城市你我共建,幸福景洪你我共享
  •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政务信息(2022)第四期

  • 来源 :中国竞彩网首页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2-04-28 09:31

 

第4期

 

2022年4月22日 

 

 

目   录

 

· 景洪市做好农资补贴发放工作

· 景洪市多措并举抓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

· 景洪市持续开展滇南小耳猪、茶花鸡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 景洪市2022年“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正式启动

· 景洪市勐龙镇探索秸秆新归宿,让农业“痛点”变“亮点”

· 简讯


【三农工作】

景洪市做好农资补贴发放工作

中央实行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是国家出台的一项重大强农惠农政策,当前,农资价格受到国际原材料影响在高位运行,影响群众种粮增收。景洪市认真落实国家农资补贴发放工作,以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对实际种粮农民增支影响,保障种粮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作用。

截至3月22日,景洪市辖区内尿素价格为3375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1%,过磷酸钙1400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5.6%,硫酸钾4900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0.0%,高浓度复合肥(≥45%)4500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8%,肥料总体价格持续稳定增长。目前,景洪市肥料库存量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农药价格65000元/吨,同比下降5.8%,种子价格稳定。

截至3月15日,景洪市粮食作物39115.7亩。2021年上级下达景洪市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90万元,为做好此项工作,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景洪市根据省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景洪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1年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工作的方案》,明确补贴对象为2021年7月15日前已实际种植的稻谷面积,并按照程序开展稻谷补贴面积统计工作。截止2021年7月18日,已审核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面积6225户31653.96亩,兑付补贴190万元。在时间紧、任务重

的情况下,景洪市严格按照标准、严遵程序,仅用3天将补贴资金兑现至农户,在全州率先完成补贴兑付工作。

2022年3月28日,州级下达景洪市2022年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44万元,要求于4月15日前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景洪市2022年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实施范围为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3月15日期间已实际种植稻谷面积。目前,全市各乡镇正严格按标准和要求采集核实登记录入公示阶段,补贴工作已于4月15日前兑付到实地种粮农民手中。(市农业农村局)

 

【文化保护】

景洪市多措并举抓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洪市在兜牢“三保”底线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并重,大力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有序进行。截至2022年3月,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 3项、州级10项、市级5项,共有非遗传习所(馆)16个;有5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其中:省级3个、州级2个;有2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全市有各级非遗传承人207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4人、州级非遗传承人 98人、市级非遗传承人79人。

一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以乡镇文化工作者为抓手,通过市级培训、外出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乡镇文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度。有序组织文化工作者对当地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全面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生存状况、分布区域、传承人、相关场所、实物资料、民俗活动和保护情况。同时广泛发动本土熟悉乡土文化的作家、艺术家们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景洪市已成功申报的20个非遗项目,均落实了调查报告、视频和图片等珍贵材料,实现每年有新增项目入库。

通过培训、展演、比赛等形式进行推广和传承、宣传,2006年基诺大鼓舞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目前共有传承人8名。2021年5月24日,民俗类项目基诺族“特懋克节”被国务院确定并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成功申报第六批州级非遗项目,包括传统医药(Ⅸ)、传统音乐(Ⅱ)、传统技艺(Ⅷ)、民俗(Ⅹ)。

二是认真开展非遗项目研究。成立了拥有群文、医药、文学等专家6人的非遗专家组,建立传习所。目前,成立了非遗传习所(馆)16个,为非遗展示和传承提供了阵地保障。2021年,16人成功申报第六批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共收集和整理展板58幅,其中:国家级传承人展板6幅、省级传承人展板24幅、州级传承人名单展板2幅、市级传承人名单展板2幅;文物展板24幅。对于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及时给予扶持、奖励,授予荣誉称号。

三是积极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结合本地文化习俗,在非遗日、重要节庆期间开展不同民族的非遗文化宣传。借助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宣传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嘎汤帕节、基诺族特懋克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论坛、讲座等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市文化馆公共文化云的新媒体平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实物展示、现场制作和表演。2021年,线上“傣锦迎新春”《傣族织锦技艺在线培训》与线下送傣锦活动赢得好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武术”进校园培训广受欢迎;“烹饪泼水节文化大餐”“云过泼水节”活动等深入人心。

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首先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开展传承人培训工作,定期发放传承人补助。其次构建遗产申报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递进式申报,保证全市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方面有序、兼容,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合理的保护,并大放异彩。“傣族武术”是景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之一。2021年3月,景洪市在勐罕镇中心小学举办了“傣族武术”进校园培训活动。因“傣族武术”简单易学又极具民族特色,景洪市计划把这套“傣族武术”作为学校的特色课间操进行逐步推广,让更多学生了解和学会“傣族武术”,进一步有效传承和弘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化和旅游局)

 

【生物保护】

景洪市持续开展滇南小耳猪、茶花鸡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为提高地方猪、地方鸡遗传资源保护能力,维护其系统性和完整性,景洪市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持续开展滇南小耳猪、茶花鸡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保持遗传多样性,创建具有云南高原特色、西双版纳州区域特色的品牌形象。

滇南小耳猪,俗称小耳朵猪、冬瓜猪、黑香猪等,因耳朵小而得名。该品种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为云南省特有,主产于西双版纳等地区,是本地傣、瑶、基诺、哈尼等民族由本土野猪驯化而来的纯原生本地品种,从东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滇南小耳猪肉具有肌内脂肪含量高,富含利于人体健康的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肉质细嫩爽口,口感鲜美(鲜.香.嫩.糯)

等特点。是开拓优质特色保健肉市场的优良品种资源。小耳朵猪于2000年、2006年、2014年分别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保护名录》,2011年11月被评定为云南省“六大”名猪之一。2021年景洪市滇南小耳猪存栏2.52万头,出栏1.99万头。

茶花鸡是在西双版纳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当地红色原鸡—野鸡”经长期驯养选育而形成的地方品种,因公鸡叫声似“茶花两朵”而得名。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品种,2011年11月被评定为云南省“六大”名鸡之一,2012年“西双版纳茶花鸡”获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西双版纳茶花鸡保种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保种场,2020年入选云南省家禽活体基因库。目前祖代茶花鸡原种核心群家系40个,存笼16000多羽。2021年全市茶花鸡存笼14.99万羽,出笼61.29万羽。(市农业农村局)

 

【食品安全】

景洪市2022年“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正式启动

近日,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到大润发超市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

在“你送我检”环节,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在现场摆放了食用农产品快检设备,向群众演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流程、操作规范,现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二氧化硫指标的快速检测。消费者可以将自己购买的果蔬、鲜肉、干制蔬菜等食品现场送检,当场即可告知检测结果。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检测人员共为16位市民现场检测16批次食品,快检结果全部合格。在“你点我检”环节,工作人员在超市及周边食品店挑选出与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食用油、肉制品、饮料、酒类等15批次食品,由第三方检测技术人员对样品进行登记、编号和记录,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对检验不合格样品,将由执法人员督促食品经营者及时采架召回等风险防控措施,并依法开展核查处置和信息公示。

“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是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通过进商超、进市场、进社区等方式送“检”上门,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本次活动从3月底持续到10月中旬,分4个阶段进行,共计划抽检60批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环境保护】

勐龙镇探索秸秆新归宿,让农业“痛点”变“亮点”

勐龙镇总面积1217平方公里,辖22个村委会169个村小组,农作物播种总面积96513亩,森林面积13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4%。

勐龙镇作为全州最大的玉米种植产地,2021年全镇玉米种植面积达46247亩,同比增6775亩,增长17.16%。其中,夏收玉米播种21100亩、产量为6823616公斤,秋收玉米播种25147亩、产量8482927公斤,分别占西双版纳州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37%和19.18%。针对众多秸秆产生的问题,该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管理“小网格”,治理新格局。大量的玉米种植产生了大量的秸秆,如何处理秸秆问题也成了一大难题。2019年以来,勐龙镇着手部署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印发了《勐龙镇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年初均召开全镇会议强调如何做好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辖区重点区域玉米、水稻、皇竹草等秸秆全面禁烧。为做到“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区、监督管理无缝隙”的要求,勐龙镇实行镇党政班子领导挂钩村委会、村“两委”班子包村组、村组干部包户和结合十户联防精细化网格管理,引导全镇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秸秆禁烧工作,并将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生活垃圾纳入村规民约。

2021年1月初,勐龙镇与辖区内22个村委会签订了《勐龙镇农作物秸秆、垃圾禁烧责任书》44份,与农业企业签订74份;村委会与村小组签订了《村委会秸秆、垃圾禁烧工作责任书》169 份,村小组与 16151户农户签订了《农户秸秆、垃圾禁烧承诺书》,实现了签订责任书多层次、全覆盖。22个村委会成立了22支巡查灭火队,一旦发现辖区农户焚烧垃圾、秸秆,即照村规民约进行劝说、制止、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给予处罚。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执法大队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发现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和垃圾等行为及时拍摄取证,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2021年共开展巡查416次,出动巡查人员601人次,发现焚秸秆、垃圾301起,教育警告106人。

二是秸秆能源化,提高利用率。勐龙镇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还田肥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开发,推广运用秸秆和畜禽粪便混合堆腐后还田技术,实现秸秆的间接还田。同时推行秸秆基质化,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基质发展食用菌,生产平菇、 香菇、金针菇、双容菇等。通过实施秸秆能源化等技术推广,提高了秸秆利用率,有效消化秸秆,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2021年勐龙镇作物播种面积达50895.1亩,秸秆产量29374.3吨。其中,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达21252.6亩,用量13552.3吨,达51.11%;饲料化利用12802.6吨,达48.28%,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39%。辖区某一企业全年共更换玉米苗3次,累计更换3000亩,共计产生4500余吨秸秆,并有超过600吨玉米鲜叶,通过粉碎后就地还田,不仅省去将秸秆从田里运出的费用,还增加了土地有机质。此外还“变废为宝”,将较好的秸秆出售给附近的青贮加工企业,仅此一项每年净利润达15万余元。

三年来,勐龙镇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93.5%、2020年达到97%、2021年达到99%。2021年累计完成水稻秸秆还田2499亩,玉米秸秆还田17907.6亩,秸秆综合利用率:水稻99%,玉米99%,平均99%。2022年已成较为完备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三是“痛点”变“亮点”,回收再利用。为进一步消化秸秆,勐龙镇除了推进秸秆还田肥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开发外,还实行秸秆牲畜饲料化,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压块饲料等秸秆饲料化技术。目前,全镇多个村委会成立了养牛合作社,辖区共有2家企业提供秸秆回收服务,通过秸秆打捆回收利用,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的问题,也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2021年,辖区内仅1家企业就回收了玉米和皇竹草秸秆3420吨,为黄牛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这批“吃”秸秆队伍,为废弃秸秆找到了好的出路。(勐龙镇人民政府)

 

【简讯】

※ 2021年景洪市生猪存栏12.37万头,出栏14.19万头,猪肉产量1.07万吨,全市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目前,全市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20家。2021年新建改扩建养殖场20户,新建改扩建规模达到5948.87平方米,共投资228.5万元。(市农业农村局)

※ 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共242项,计划总投资4496.39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21亿元。2022年计划推进重点项目263项,计划总投资3568.3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68.76亿元,截止3月,完成投资15.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0.9亿元。

1-3月,全市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5.07亿元,对全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贡献率为48.6%。(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投资促进局)

※ 近年来,景洪市以人为本,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稳就业工作,2022年以来共发布27期岗位信息,共288家企业22916个岗位信息;开展乡镇招聘会及座谈会16次,推荐岗位4000余个。2022年3月19日开展“春风行动”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专场招聘会,设现场招聘会和线上招聘会,到会100余家企业,提供涵盖餐饮、教育、服务、木材等14个行业就业岗位10266个,企业收到求职简历1796余份,达成初步意向724人次,直播带岗活动线上观看累计人数6万人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受疫情影响,景洪辖区工业企业发展存在工业来料不足和企业“用工难”等问题,全市工业经济经济不容乐观,目前,全市在库规上工业企业71户,其中联网直报企业69户(3户由国家代报)。受疫情、口岸关闭、“两高”整治等因素影响,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546.2万元,同比下降14.21%;预计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累计183113.2万元,同比下降11.3 %。1-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1 %;一季度预计可完成-17.1%的增速。(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